?是否因為生產量變動(增產或減產)而進行的改善
?是否為了提高生產率、減少作業人員
?改善對象是一條生產線、某段工序還是整個流程
?如各工位或工序的良品率有多高?人員出勤狀況、產品加工的難易度、品質事故的發生點等。
?根據工程流程圖了解加工作業內容;
?依據作業拆分原則拆分各工序的作業要素。
?剔除異常值、排除各種影響作業的因素,最后制定各作業要素標準時間。
?把各種浪費現象記入并提出相關的改善方法,以便改善實施。
改善目標:
?提升單線單班產量;
?減少工藝定員,降低缺少人員對生產線的沖擊;
?提升箱預裝線產線平衡率,減少空線、停線、浪費影響產能。
改善對象:箱預裝3線
現狀調查:
目前預裝3線流水線工藝定員情況
目前預裝3線近期的產量圖如下,生產的主要產品為DF1-16、DL1-16,占80%
工藝流程圖:
工序作業要素:
時間觀測使用的工具:秒表、夾板、鉛筆、時間記錄表、計算器
時間觀測方式:一般測時法、連續測時法
觀測數據處理:對觀測記錄的結果進行處理,得出各作業要素的標準作業時間
改善目標:產線平衡率由66.7%提升到80%
改善實施方案:瓶頸工序確定
現場觀察及討論改善方案:搬運距離過遠,操作時間比較長,布局不合理等
現場觀察及討論改善方案:運用ECRS等手法對作業進行重排、簡化
現場觀察及討論改善方案:實施改善
改善結果分析:測量改善后產線平衡率、產量,將工藝定員、工序明細等標準化
改善結果分析:測量改善后產線平衡率
改善結果分析:產量
改善結果分析:工藝定員
改善結果分析:工序明細
改善結果分析:改善成果
改善結果分析:改善收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