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精益生產朋友都必須知道TPM(全面生產性維護)包括日常檢查、維護和其他內容。然而,TPM還包括“八大支柱”。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,甚至無法說出八大支柱的名字。今天,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。
解釋一下,盡管TPM是精益管理中的一種工具,但它也是一個具有完整目標、支柱和基礎的完整系統。
在設備密集型企業中,設備利用率和效率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經營效率。因此,對于TPM,需要追求以下四個“零”目標。
雖然他們都追求“零”的目標,這似乎很難實現,但這與豐田追求的“零庫存”是一樣的。無限接近表明我們正在不斷進步。
這里至少包括操作和維護培訓的兩個方面。操作由操作員完成。操作標準化將對設備的性能和使用壽命產生決定性影響。合理的操作是使用設備的前提。同時,熟練的操作技能也是提高設備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;維護是指對于操作人員和專業維護人員來說,我們不僅要有標準的維護標準,無論是自我保護還是計劃保護,還要有良好的維護技能,這需要專業培訓和長期培訓。
這是一項旨在消除設備時間浪費的單一改進,例如減少設備故障時間、提前期和比較時間、空閑/暫停時間、加速時間、減速時間和不良產品時間。你知道,減少和消除這些時間浪費將大大提高設備的效率。例如,我們可以使用OEE(總體設備效率)來比較改進前后的綜合效率變化。
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情。對于技工來說,他們應該有計劃地定期維護和維修設備的重要部件,以確保設備沒有重大問題。例如,電機和軸承的定期維護、密封條和葉片的定期更換、設備內部加熱裝置和傳動齒輪的定期檢查,都是操作人員難以完成的,甚至需要專業操作證書。
意思是“誰使用它,誰就維護它”。也就是說,生產部門必須自行維護。當然,這里的維護是基本的維護,比如每天清潔、潤滑和緊固設備,以防止設備變質。我看到一些企業將基本維護工作交給了設備部門。這實際上是不合理的。對于基礎維護,由于操作人員對設備更熟悉,所以可以更方便、更及時地進行,效果肯定更好。
這主要是為了使用新設備。在設備投入使用之前,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進行更優化的設計,以減少甚至避免以后使用時的維護?我們能否合理安排和設計設備的性能、參數和布局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的效率?我們能否培訓操作員和維護人員,使設備的后期使用更加穩定和順利?這些是初始管理層應該做的事情。
我們常說“質量是創造的”。由于它是制造的,因此與設備維護密切相關。例如,由于缺少抽檢,設備氣壓不足,產品成型后尺寸不穩定;例如,磨損的凸輪沒有及時更換,導致調試過程中出現許多不良品;例如,清洗設備沒有定期維護,導致清洗后的產品外觀不良。你認為質量保證的全部分量不重要嗎?
有兩個TPM目標專門涉及“零事故”和“零廢棄”,這可以從環境安全的重要性中看出。在我看來,這里有兩個方面。一是規劃,即在早期設備設計和加工中,應考慮后期使用過程中人、機、料的安全和環保;二是實施,即我們能夠按照相關法規和標準操作好設備,避免安全事故和負面環境影響,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。
這是關于后勤部門的改進。您知道,TPM中的T(總數)強調了全面參與和全面改進的必要性。當然,這不僅是設備部門的事,也不是生產部門的事,而是整個工廠的事。例如,設備備件的采購非常緩慢。您認為這會影響維護效率嗎?例如,如果工藝部門定義的參數不合理,導致調試時間較長,您認為這會降低設備效率嗎?例如,生產計劃不合理,導致維修時間不足。你認為設備故障率會上升嗎?
下一篇:設備TPM安全保養【操作指南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