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構化精益診斷思維
對于制造企業的精益生產咨詢診斷,對于工廠管理者來說也許是一個比較頭痛的問題。只有對工廠的每個方面做到不重復,不遺漏才能算得上綜合的診斷,才能算得上科學的方法。
精益技術面
1、生產技術
· 生產模式:大批量生產---流線化生產----小批量柔性生產
· 節拍作業:能否按照設定的節拍有節奏地生產
· 快速切換:對產品切換是否有專門的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時間
· 柔性化:對于小批量多品種訂單的管理能力
2、設備技術
· 自動化:工廠的自動化水平與工裝治具是否都在同行水平之上
· 設備異常響應:在設備異常發生時是否有明確的異常響應流程及記錄
· 設備預防管理:對設備是否有定期的維護及保養活動
· 設備保全體系:對設備的保全體系資料及記錄是否健全
3、現場管理
· 5S與可視化:現場管理水平是否達到一目了然,并且能夠快速識別問題:
· 標準化作業:作業的標準流程、標準作業的改善是否納入日常管理
· 人員流程:人員是否有定期培訓,人員流失的管理是否到位
· 中基層管理能力:對于中基層管理的職責、一天的工作流程是否清晰且有記錄
· 安全管理:對于現場的安全隱患、安全事故是否有明確的標識及管控
4、物流配送
· 物流動線設計:人流及物料是否定義清晰;是否符合一個流最小路線原則;
· 物流容器標準化:對于各種物料是否符合PFEF標準
· 拉式物料配送:對于物料的配送是否有符合拉動式管理的要求,由后工序發起需求,配送最小的必要批量
5、PMC
· 計劃平準化:每天的計劃是否在較小的波動范圍
· 日周月計劃排程:計劃排程是否基于標準工時的基礎上,合理安排人力配置
· 訂單評審及達成:訂單是否有評審流程并能夠按標準執行,達成是否達標
· 產銷協同管理:是否有定期的產銷協同會議并有相關的記錄
6、倉庫管理
· 一個流備料路線:備料路線是否清晰,與生產場所位置是否符合一個流標準
· 先進先出管理:物料是否有明確的先進先出管理標準及執行,是否有機制管控
· 物品標識定位:物料位置是否清晰明確,并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出需要的物料
· 吊滯料管理:倉庫的吊滯料是否有定期盤點及清理,并單獨區分
精益管理面
1、經營管理
· 年度經營規劃:企業是否每年都有清晰的度度經營規劃
· 部門目標分解:各部門的KPI是否清晰并與經營目標一致
2、精益機制
· 改善績效驅動:是否設計改善績效的KPI并定期檢討
· 精益推進組織:是否有專門的精益推動組織并定期開展活動
3、改善氛圍
· 創意工夫:是否有全員改善的相關制度并定期檢討
· 改善發表:是否有定期的改善發表并相關的激勵機制
· 員工關懷:是否有定期的員工溝通及全員活動
精益人員面
1、改善意識
· 變革意識:中高層對于同行標桿企業是否有定期的研究與規劃內部變革
· 問題意識:企業全體人員是否勇于暴露問題并有相關的問題暴露解決機制
2、精益人才
· 精益培訓:是否有精益培訓規劃及相關精益技能認定
· 改善團隊:是否將企業的改改善落實到對應的改善團隊或QCC
· 改善活動:是否以豐富多彩的改善活動來提升企業的改善氛圍
診斷標準
0-2分:處于無標準狀態
3-5分:處于有部分標準且執行不佳狀態
5-8分:處于有部分標準且執行良好狀態
9-10分:有完整的標準且執行到位狀態
結果呈現